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人才队伍 | 科研立项 | 科研成果 | 开放交流 | 本科生科研训练 | 学术委员会 | 服务与合作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概况

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31231日获批立项。现有研究面积近4200平方米。截止202312月,实验室有固定人员153人,其中正高职称98人(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药师18人),副高职称27人,博士78人,硕士74人。实验室研究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中心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证。实验室现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原子吸收光谱、凝胶成像系统半制备液相、超高压液相、冷冻干燥机等设备,目前有实验室总资产7182.39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资产共5421.58万元,10万元以下设备资产共1760.81万元。所有设备均对外开放,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利用高效液相、质谱等设备为企业提供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服务,共计20余种药。高效液相、气相色谱、质谱、PCR、冷冻干燥机等设备面向其他科研团队开放,本年度参与开展各级项目40余项。现有以下三个大的研究方向:

1)武当特色中药资源的基源鉴定

团队致力于武当特色中药资源的品种整理和基源鉴定,分析武当山区特色中药种类、数量、分布与生长环境。采用传统化学分析和现代基因鉴别等技术对武当山区中药质量进行分析,针对武当山区道地中药生长期内的各指标成分积累和含量的动态变化开展研究;结合地区生态,深入研究武当山区道地中药的病虫害防治,开发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综合技术。团队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武当山区道地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卫生包装、仓储运输技术,对北柴胡、重楼、板蓝根、野菊花、白及、金银花、旱半夏等中药开展GAP基地建设。

团队先后与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济世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签署了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协助企业改良产品制备技术工艺和提升质量标准及生产效率,研究成果进一步产业化,为企业年产值增值达1200万元。合作企业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十堰神农武当医药科技苑有限公司等企业获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研究方向:

1)中药新制剂的研究,药物制剂开发、制药工程设计与临床药学工作。

2)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药鉴定与中药制剂开发。

3)中药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及药理活性评价。

研究成果:

近年来团队主持“北柴胡的规范化种植”项目获国家GAP认证,主持“重楼品种选育与林下仿野生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武当山区道地产重楼成功获批“伏龙山七叶一枝花”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团队主持、承担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奖励8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团队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开发医院制剂20种。团队骨干主编或参编《21世纪精编临床用药必备》《新药精编》《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武当本草彩色图集》等5部专著。

2)武当特色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结构修饰

团队通过建立提取、分离方法对武当山区道地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并采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通过药理活性筛选得到活性化合物或新单体化合物。再结合化学导向的研究路线,运用化学合成方法对已知结构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优化修饰,合成类似物,以期获得增效减毒的先导化合物综合开发有价值的新药。

团队积极响应“湖北省三区人才”社会服务计划,多次派遣博士对十堰市房县、竹溪、丹江等县市医药化工企业进行指导及技术攻关服务。同时团队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天然水体污染物的检测及降解”课题中承担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监测、土壤环境分析的研究,负责化学研究、微生物寄生虫样品的采集与流行病学调研。郝新才博士获得了“全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研究方向:

1)从传统中草药、微生物等天然药物资源中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并以此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改造等方法从中发现高效低毒的新药候选化合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

2)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手性药物的分子识别及其机制研究、活性药物分子的结构修饰等领域研究。

3)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修饰及其应用研究。

研究成果:

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厅级项目8项,市科技局项目5项,团队成员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团队共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AppliedMaterials  & Interfaces》《Synthesis-stuttgart》《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HelveticaChimica  Acta》《Arkivoc》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3)武当特色中药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团队基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技术,联合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分析手段,开展治疗代谢性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经性疾病等常见多发病的武当特色中药的筛选,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以期开发武当特色中药相关产品。

团队成员先后发现中药黄连、何首乌、博落回、重楼和延龄草等均具有抗肿瘤活性;明确了Wnt-GSK3-β-cateninECM-IntegrinEMT等信号通路在多囊性肾病囊泡形成和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变化;武当山郧阳区樱桃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且具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上述研究为今后开发抗肿瘤及治疗多囊肾病、代谢性肾病相关武当特色中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方向:

1)多囊肾病发病机制和代谢性肾病研究;

2)治疗肝癌的武当特色中药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

3开展降尿酸活性和改善肾损伤的武当道地中药的筛选,研究相关中药主要作用成份及作用机制;

4)开展神经精神及心血管药理及机制研究,研究中药提取物衍生物PHPB 对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痴呆的作用及机制

5)开展武当中药补肾化瘀与骨代谢关系研究;

6)从事药物分析与新药研发、药物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和微流芯片对Biomarker分析及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给药研究。

研究成果:

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它省厅级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Kidney International》《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等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3项国家发明专利审核中。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团队中2人荣获“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荣获创新成果二等奖。参编《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常用抗肿瘤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药理学(案例版,第二版)》等专著。

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积极吸纳药学专业领军人物作为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张勇慧、美国休斯顿大学胡明教授及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冯奕斌等人是重点实验室的特聘教授。聘任药学专业领军人物作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杨宝学教授(研究方向:肾脏药理学与药物发现),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马百平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赵晔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与药理学),西北大学中草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郑晓晖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复方代谢、分析、应答,生物色谱分析新技术以及创新药物研发)等。还通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宏喜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林娜首席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陈建国教授等一批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加强了合作,通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李明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孙跃、华中科技大学齐昌兴和方超、湖北中医药大学邱振鹏、湖南师范大学陶晓军等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增强了实验室对药学科国际前沿研究进展的了解。实验室近几年获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等项目多项,经费共计2000多万元。每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近三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次。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南路30号 版权所有: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鄂ICP备15017111号-1

您是第 位访问者